kaiyun开云平台官方网站(中国)官方入口

欢迎访问成都德赛心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24小时服务专线:173 6019 5312

德赛 · 心理知识 心灵的天空,让德赛帮你点亮

「心理健康」面对让人心累的情绪劳动,我们该怎么办?

2022-12-09 23

【来源:警苑心语】你有没有经历过以下这些或者类似的体验?工作上受了委屈,人前还得强颜欢笑。回家躺在床上,只觉得白天的笑容榨干了自己所有的精力。面对怎么说也不听的孩子,你理智上知道自己要做文明的家长,不能打骂孩子,于是一忍再忍,忍成“忍者神龟”,感觉比把家里全部打扫一遍还要累。这些事情看起来并不消耗体力,但会让人感觉特别“心累”,可能你没有意识到,你付出的情绪劳动已经在慢慢压垮你。美国社会学家亚莉·霍奇柴德在1983年正式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她认为当个体必须根据社会规则或工作岗位,来调整外在行为表达,甚至内在情绪感受时,他就是在付出情绪劳动。情绪劳动带来最大的挑战就,工作期待你表现出来的情绪和你的真实情绪感受并不总是一样的。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人员或是一家饭店的餐厅服务员,你就会知道友好的行为以及微笑的重要性。即使哪天你心情不好,你也知道自己应该在见到顾客时打起精神。因此你就会伪装自己,这种做法就属于情绪劳动。同样的还有,外界要求飞机上的乘务员应该是热情愉快的;丧葬工作人员应该是悲哀心痛的;医生需维持理性、专业的形象。就算你的工作不是服务性质的,你也会付出情绪劳动。霍奇柴德教授后来将“情绪劳动”的定义扩大了:“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员工都可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 总是会有一些你不喜欢的同事,而你还必须和他们一起工作。你的真实心情叫“情绪感受”,你表现出来的情绪叫“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之间的差别越大,你付出的情绪劳动工作量就越大。当我们每天不得不进行很多情绪劳动,已经感到它在压垮我们、摧毁我们时,该怎么办?首先,我们要学着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我们很多时候只知道自己很累,很疲倦,但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从来没有去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客户、孩子、同事的一些行为会让我们难过、生气,可我们内心不愿意承认,认为这样显得自己不成熟或太计较。这时如果能察觉到自己用理智对抗情绪,付出了情绪劳动,就能明白自己的反应是人之常情,如果和别人交流会发现,很多人都有相同或类似的感受。其次,令每个人有较大情绪反应的事都不太一样,如果你每次都把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情以及自己当时的应对方式记录下来,你就能够了解自己可能会在什么情境下出现强烈的情绪,并觉察自己常用的应对方式是不是压抑或回避情绪。发现自己的应对方式未能改善自己的心情时,你就可以考虑找一个时间去面对和完整地感受它。压抑情绪会让它们不断积攒,直至爆发;允许自己去感受情绪,让情绪得以自然流动,就不会小溪汇聚成大河。最后,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来改变自己的情绪感受,而不是一味控制情绪表达。控制情绪表达就是假装开心,隐藏坏情绪。很明显,此时的“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别大,情绪劳动成本高。而调整情绪感受是从内心深处说服自己,意识到坏情绪并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从而引发自己的正面“情绪感受”,与职场要求的“情绪表达”一致,情绪劳动成本也随之降低。很多时候,情绪都是由想法引起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在强烈情绪的驱动下,我们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事实,并深信不疑。比如“领导是在故意刁难我”的想法会令你非常生气、委屈,但这个想法不一定是事实,事实有可能是“领导对下属要求既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下属寄予期望”,把想法由前者换成或者后,你的情绪感受是不是由负面变成正面了?所以,情绪也是可以主观选择的,看你怎么想。总结一下,为了避免被情绪劳动消耗到心累,首先我们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正常化自己的情绪;接下来还要记录自己的情绪来源及应对方式,允许自己面对和感受情绪;最后通过改变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感受。除此之外,还可以找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倾诉,适当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愤怒、悲伤等等,给自己寻找一些心理支持,让负面情绪有一个出口,而不是一直单独承受以致“情绪劳动”过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czlxl@czlxl.cn

微信咨询 在线预约 立即电话咨询
XML 地图